首页 >> 专题 >> 关注两会 >> 正文

委员风采|杨丕清:守卫人民健康奔小康

2017-12-28 10:30:2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赵芳芳 王娜 张煜晨 编辑:李国强 点击: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而杨丕清委员,一直秉持一颗匠心,传承岐黄仁术,发扬中医文化,为人民健康提供优质医疗医术服务!

微信图片_20171227225124_副本.jpg

区政协委员、彭原卫生院副院长杨丕清

“哪儿不舒服?”一边给上一位病人签药单的杨丕清抬起头,看了一眼坐在就诊椅上的中年妇女说:“是不是常常感觉冷?”该妇女一个劲的点头。杨丕清把了脉,开了药,并嘱咐病人注意饮食与保暖,便又接待起了下一位病人。杨丕清每一天都是如此,给病人一会儿问诊,一会儿施针治疗,一会儿又是复压检查……忙的不可开交。

今年58岁的杨丕清,现任彭原卫生院副院长,他的名字在本土家喻户晓,他的医术早已冲破陕甘宁扬名在外。每天早晨四五点就有人在他的诊室门外排队挂号,虽说规定每天只挂二十个号,可杨丕清每日实际接诊往往会超过四五十人。远方慕名而来的,行动不便的,老幼妇孺们……这位得先看,那位不可再耽搁,不知不觉中,已问诊半百人。有人说让杨医生看病实在是“一号难求”,去晚了,当天号就挂不上了。虽一再控制就医人数,杨丕清每日的工作量也是超负荷,除了门口候诊的几十人外,还有住院的几十号病人等他查房问诊。

俗话说“雁过留声风过留痕”。在从医的37年中,杨丕清已不清楚自己治好了多少人,但只要是找他看过病的人都记得他。他用仁心仁术将众多人从病魔的折磨中解救出来,他给了病人们康复的身体与生活的希望。“我在这儿治疗了四五天,睡觉时眼睛能合上了,吃饭时嘴巴能收住了。”家住西峰区54岁的赵均,在今年盛夏从西安开车返回西峰时,由于天气炎热,吹了一路的空调。当他回到家准备吃饭时,饭喂入口中无法合拢。这时,家人发现赵均的左脸扭曲,嘴巴歪斜。第二天清晨5点多,赵均顺利挂到杨丕清的就诊号,及时得到治疗。赵均说:“得知自己得了神经性面瘫,心里难受的要命,生怕后半生连吃饭睡觉这样简单的事也做不了了。在杨医生的治理下,一天天渐好,心里的那个感激无法言表。”像赵均这样的病人有许许多多,彭原镇周寨村包维堂,去年12月在家突发脑梗塞,全身肢体偏瘫,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杨丕清不辞辛劳,亲自为其料理日常生活,积极治疗。现包维堂病情逐渐康复,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杨丕清也成为包维堂内心里最感激的那个人。

6363303997949237242559608.jpg

杨丕清为患者诊治

“精于学,勤于专,善于用。”这就是杨丕清在医院路上取得成就的秘诀。在彭原卫生院工作这些年,杨丕清致力于中医药诊疗心脑血管病研究。他通过对大量临床病人的观察,从古人关于此类病症的论述中另辟蹊径,提出“虚、火、风、痰、气、血”辩证法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理论。在临床实践中,他辩证施治,灵活用药,屡屡有效。他还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探索中医非药物诊疗的新途径,在卫生院筹建特色中医馆,设置了针灸室、推拿按摩室、牵引室、药浴室、足疗室,配备了牵引床、煎药机、神灯仪、针灸、拔罐、熏蒸等设备。他灵活运用中医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穴位注射、针刀、穴位埋线等独具特色的中医诊疗手段,配合进行中风后遗症、腰椎间盘突出、面瘫等疾病的康复治疗。杨丕清牵头自制“瘫复康胶囊”获市级科研二等奖。《加减补阳还五汤临床新用》、《针灸防治中风经验》等多篇论文在国家个省级刊物上发表。

秉持匠心,不忘初心。这就是杨丕清。他十六岁入行学医的初心,就是为了治好父母的病。这么多年来,治病救人成了杨丕清在医学上不断学习、专研、求精的唯一目标。即使他在90年代开诊所,因妙手丹心而门庭若市,年收入可达70万元时,他为了实现救死扶伤、扶危济困、造福乡音的远大追求,于2000年10月毅然决然的关闭了自己的诊所,应邀入职彭原乡卫生院。就此,彭原卫生院以杨丕清为技术骨干成立了彭原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杨丕清将自己多年临床实践总结的各种诊疗方案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位随他学习的年轻人,带动全院职工掀起学习医疗业务技术的高潮。在他精湛的医疗技术指导和辛勤工作下,彭原卫生院业务量直线上升,月收入、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分别由原来的1万元、300人次、3人次上升到20万元、4000人次、100人次,现每年业务收入到达500多万元,使彭原卫生院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他培养出20多名优秀的学生,有的去西京医院工作,有的当了院长,有的去了高级学府深造。就连他的几个孩子也从了医。杨丕清诊室对面坐着的女孩,便是他的二女儿杨素文,“素文”二字也是杨丕清取自《黄帝内经》素藴学之词谐音。可见,他对中医学的热爱已达到了巅峰。

他用医术“救死扶伤”,他用医德“扶危济困”。2001年,肖金镇赵林坤患“脑梗塞”,因家庭困难,无力支付6000余元医药费。杨丕清积极协调,最终免于4500元住院费及部分医药费,还多次上门为其复查直至康复。2004年,临夏州土桥镇徐莲梅患“脑溢血”,失语、偏瘫、大小便失禁,入院后被朋友遗弃。杨丕清边照顾该患者起居,边实施治疗,终将患者治愈,并多方打听将其送回家中。当地政府写感谢信,称赞杨丕清所作所为是当代白求恩精神……数不胜数的感人故事,让他成了“全市十佳医务工作者”、“全国农村基层优秀名中医”、“优秀医务工作者”、“甘肃省首届乡村名中医”、“庆阳市名中医”、“庆阳市优秀医生”、“陇东工匠”……这一个个荣誉的背后,是杨丕清不断践行尚德之心的结果。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道重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现在年过半百的杨丕清不再老当益壮,心脏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也时不时搞“突袭”,但他的心里装的不只有求医问药的病人,还有父老乡亲们的康泰日子。作为西峰区七、八两届政协委员的他,身上的社会责任和担子更大。他积极参加政协调研视察活动及“三下乡”、送医进村、进社区十余次,他深入基层,了解民情,从实际出发提交关于中医药事业发展、传承发扬中医药文化等五件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三条……他想用自己的毕生所学,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医生,更好地为乡亲们服务,他更想履行好政协委员的职责,让岐黄故里的老百姓们,过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